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

迅雷数字藏品平台非同数艺推出守疆卫国系列 明代火铳抵御强敌

 迅雷数字藏品平台非同数艺上新了明孝陵博物馆珍藏——明代孝陵卫神机营火铳,火铳分为两款藏品:铜火铳与铜手铳,将于7月19日正式开售,每款限量发售1500份,现已开启预约。

火铳是我国出现最早期的一批射击型金属热兵器,它的出现对战争历史有极高考究意义,这意味着战斗方式的改变,火铳成为了战场上的决定性因素。明万历二十一年(公元1593年),抗倭援朝战场,大量使用火炮、火铳,最终以我方击退敌方取得胜利。

非同数艺上的数字藏品均基于迅雷链技术铸造生成,用户购买的数字藏品具有唯一性、不可篡改、不可分割等特性。

火铳驱外敌 古代军队的重要装备

铳最早发明于元代,由南宋突火枪演变而来,火铳管形火器,起初是用铜铸造,叫做“铜火铳”,明代火铳采用青铜铸造管身,能耐较大膛压,可以填较多的火药和较重的弹丸,因而大大提高了火器的威力。火铳使用寿命长,能反复装填使用发射。明代就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之一。

朱元璋用火铳、火炮装备军队,永乐八年则专门设立了神机营,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,这支世界上最早的火器部队在南京成立,在倭寇为患东南沿海时期,火铳曾保卫了南京城,火铳见证南京人民最早抗击日寇。

这一武器后来在抗战时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,当时八路军因各方的封锁,武器装备非常落后,作为枪械类的元老,火铳在当时中国家庭是非常常见的,因此也成为了军队的主力输出,最终击败了敌人。在非战争时期,火铳则是百姓用来打猎的工具。制作工艺简单,也不需要那时候流行的弹药,而是用铅块融化成一颗颗小弹丸,在火铳中填充火药再加上弹丸即可击发。

铜火铳

本期藏品“铜火铳”是明代的产物,出土于下马坊遗址,火铳长40.3厘米,口径3.5厘米,是一个不规则的圆柱体,铳身由铳膛、药室和尾銎三部门组成,尾銎后开一孔,可插入木杆,方便军士持握。铳身上有“钟山卫”年号铭文。铸造材料为铜。火铳取消了前膛部分的横箍,取而代之的则是自铳口至药室不断加厚的铳管壁,因此整个铳身更加光滑, 铳筒的设计也更合理,这也充分体现了元代人民智慧。

铜手铳

另一款藏品为明代的“铜手铳”,出土于明东陵,手铳长25.7厘米,口径3.6厘米,形状为不规则圆柱体,铳身标有“洪武”年号等铭文,洪武为明太祖朱元璋年号。该藏品原型结构分为铳筒(前膛)、燃烧室(药室)跟尾銎,铳筒与燃烧室相通,燃烧室与尾銎不相通。使用时,一般将火药、弹丸放入铳筒中,进而送到燃烧室,在燃烧室上火药孔中放入火药线,在尾銎处安装木柄以便于手持,点燃火药线,利用火药冲力将弹丸喷射而出,以杀伤敌人。

这款手铳在文献记载中称单眼铳、手把铜(铁)铳等。出土实物中,铳身刻有铭文,涉及手铳的制造地点、单位,监造官的职衔,设计制造的军匠、民匠、教匠、习学军匠、习学军人的姓名,还有重量、制造年月等,基本反映了当时造铳机构的主要情况。明代是我国火器制造重要时期。明朝手铳相对于元朝手铳,不仅制造数量更多,其制造工艺也更加精湛。这些藏品原型军藏于明孝陵博物馆。

明孝陵博物馆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、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专题展馆,该展览馆的一大亮点是用高科技元素来丰富展陈手段。馆内采用最新技术打造的360°环幕影院,将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明孝陵的前世今生。本次在非同数艺上推出火铳数字藏品,也是科技赋能展馆的方式之一。

日前数字藏品已成为年轻人追出潮流,身份象征的标志之一,迅雷将开放沉淀近20年的技术能力,让非同数艺助力文化产业发挥更大的效应与价值,用年轻人的方式传播历史、讲述历史。

热门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